熱門文章
未來10年 中國P2P進階的“四越”之路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7-21 分類:趨勢研究
當國外的P2P體系已趨于完善進入了信用借款階段,國內的P2P卻剛具雛形仍徘徊在以抵押借款為主階段,出于安全與公眾長久以來觀念影響,眾平臺的運營模式也采取與擔保公司合作或者線下審核方式,于是乎,融資性擔保公司+模式、風險準備金模式、平臺自擔保模式、小貸機構+模式呈中國P2P主流之勢,毫無疑問,這種模式在當下征信體系不完善時期確實是為必要,但如果一直抱著拿來主義的心態(tài)通過擔保公司索取標的,或者借助線下審核單純的存儲數據而不分析數據,那么國內互聯網金融發(fā)展速度將會發(fā)展緩慢,而且金融的普惠性仍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。
究竟中國P2P的進階路該如何上演?中國P2P的“四躍”之路:
跨越之路:主動擁抱大數據
何為大數據?即從各類各樣的數據中抽取對目標客戶最有價值的數據。這其中要做好三種需求數據的規(guī)劃,一是識別差異化需求數據,針對不同用戶單體將個性化需求從共性化需求區(qū)別出來,使之具有排他性;二是挖掘用戶的潛在性需求,一旦抓住用戶真實需求,換位思考該用戶可能延伸的隱性需求;三是做好數據需求分析的轉型,大數據并非數據膨脹過程,而是數據由粗放型向集約型、精確化轉變進程。
不論現在還是將來大數據資產的核心價值將會愈發(fā)突顯,既然為互聯網金融,那就應體現互聯網的參屬感,必須主動擁抱大數據,存儲大數據資源,借助大數據技術,透過大交易數據分析大行為數據。
跋越之路:大數據整合方向
大數據整合路漫漫其修遠兮,中國大數據路布局跋涉需要歷經三個階段,即企業(yè)級用戶大數據平臺、行業(yè)級用戶大數據垂直整合、跨行跨域級用戶大數據生態(tài)鏈。對于P2P平臺而言,應首先建立企業(yè)級大數據平臺,而縱觀中國P2P平臺,基于大數據做互聯網金融的少之又少,說好聽點是互聯網金融,其實不過是線下業(yè)務搬到線上而已。大數據搭建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:
一、信息整合。整合用戶從注冊、認證、充值、投資到提現的全流程用戶數據,建立以用戶信息為導向的信息數據倉庫(交易信息、交互信息、服務信息)。
二、統(tǒng)一標準。從源頭上統(tǒng)一平臺上所有用戶信息提取標準,識別差異化、個性化用戶需求。
三、唯一辨別。自動篩選重復、冗繁的用戶數據信息,做到信息的一次辨別。
四、系統(tǒng)分析。設置足夠多的參數結合用戶數據進行交叉分析。
超越之路:強化移動客戶端功能
縱觀過去這幾十年可以看出,PC端互聯網顛覆了傳統(tǒng)線下,引導我們進入了互聯網+時代,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跟進,功能的不斷強化,確切的說我們已進入移動互聯網+時代,我們似乎更愿意通過手機完成日常的所有需求,但是,在日常移動客戶端的使用中我們不難發(fā)現其功能往往很難同步PC端。
在移動端顛覆PC端時期,P2P們的手機APP如何做?其實,不論是電商還是互聯網金融平臺,場景化都是未來趨勢,自我感覺應該從三個方面改進:
1、富界面。富界面并非豐富網頁色彩,而是在保持界面清爽性的基礎上豐富界面功能,站在用戶角度搭建投資場景。
2、碎片化。將不必要的綜合性功能拆分成明細功能,使用戶可以按需進行功能索引,這樣也利于數據抓取以便分析其行為習慣。
3、門戶化。多做接口,使用戶無需下載其他軟件便可滿足日常的通信與工作需求,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。
騰躍之路:用戶體驗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在我們登錄某些商家手機APP的時候,以往輸錯的時候會彈出“請輸入正確的賬號或密碼”窗口,讓人很是混淆,到底是我賬號錄入錯誤還是密碼輸入錯誤?對比一些注重用戶體驗的APP,你可以發(fā)現如果是賬號錯了,會提示你用戶名不存在,如果是密碼錯誤則提示你輸入的密碼有誤,這就是用戶體驗的改進,雖然細微但卻很大程度給用戶很好地體驗方式。
那么,屬于P2P的用戶體驗該從哪塊做起?首先,應探索基于投資情境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方法,將用戶體驗設計分為需求情景、引導情境和結果情境三個維度。其次,通過信息在需求分析、數據與行為之間轉化,構建基于投資場景的用戶體驗設計維度模型。最后,結合用戶體驗與產品、場景所構成的互動關系,實現人與服務、人與人、人與場景的所有聯動。
觸摸互聯網金融的脈搏,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,場景服務已經成為了手機APP和大數據增長的關鍵驅動力,但如果我們還不學著羅列篩選這些紛繁復雜的數據,嘗試著為用戶搭建一個可持續(xù)、易理解的生態(tài)金融場景,那我們將注定被信息數據時代所遺棄。
來源:金評媒